塑料包装材料电晕处理提高表面张力
近年来,塑料包装的大量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薄膜加工技术的提高,电晕处理技术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目前,电晕处理机已成为一种基本加工工具,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中,使电晕处理技术及测试成为提高包装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
电晕处理技术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它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伏特/平方厘米,从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经电击和渗透进入承印物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至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电晕处理对塑料表面产生的物理及化学影响是复杂的,其效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控制:(1)特定的电极系统;(2)导辊上的电介质;(3)特定的电极功率。
由于不同的化学结构有不同的原子键,所以对塑料电晕处理的效果也视塑料的化学结构而异。不同的塑料需要进行不同强度的电晕处理。
经过电晕处理后,塑料表面层的交联结构比其内层的交联结构减少,因此其表面层的功能团有较高的移动性。所以,在储存中,不少塑料出现电晕处理效果的衰退,添加剂由内部向表面迁移,也是使表面能下降,影响附着力的因素,这种负面影响无法完全抑制。
实际上相对湿度也会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湿度是去极化剂,但一般来说由于影响并不严重,往往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被忽略不计。如果采用连机电晕处理,则更可不必考虑。
电晕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许多承印物的表面能量,使之易于同印刷油墨、涂布材料及胶粘剂相粘结。所有承印物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一些处理之后便具有较好的粘着特性。电晕处理属于后期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电晕处理并不是在生产承印物时所能运用的改变承印物表面能的唯一处理方法。其它处理方法包括火焰处理法及涂布处理法。
一般认为,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变得粗糙,从而易于吸附印刷油墨及胶粘剂,但是这种看法却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出的观察结果所否定。目前流行的理论认为,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产生更多的极性部位,有利于附着外物。表面能的测量单位为达因(dyne)。所有的液体以及大多数承印物(多孔型除外)都可以测出其达因值。为了使印刷油墨能够很好地附着在承印物表面上,承印物的达因值应该比所有油墨的达因值高出10个达因。
水性油墨的表面能高于溶剂型油墨的表面能,所以其承印物也必须具有较高的表面达因值。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回归初始状态的特性。纸制品加工商想要达到的达因值越高,处理能量衰减得就越快。所以,用水性油墨在薄膜、金属箔及纸张上印刷时,应该在开机印刷前进行二次处理。在印刷机上使用电晕处理装置(匹配得当)时,可使薄膜的处理能级加长到原来的能级(或者略高)。
前面谈到,处理能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二次处理可以除去薄膜表面的污物,不仅有助于提高印刷油墨的粘着程度,而且还能改进视觉效果。有鉴于此,专家们建议在使用溶剂型油墨、水性油墨或UV油墨承印薄膜、金属箔或纸张印刷活件时,应该对承印物表面进行二次电晕处理。
标签: